协和医院发现:常晒太阳的肾病患者,不用多久,身体或有5大变化
肾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,就是阳光。可就在最近,协和医院肾内科团队发布的一项临床观察指出:常晒太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,身体会在数月内出现5项显著变化,不仅与疾病进展有关,还可能影响长期预后。
肾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,就是阳光。可就在最近,协和医院肾内科团队发布的一项临床观察指出:常晒太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,身体会在数月内出现5项显著变化,不仅与疾病进展有关,还可能影响长期预后。
一旦肾功能出现问题,哪怕只是轻微的损伤,身体的整体代谢就会受到很大影响。而在慢性肾病患者的长期管理中,除了药物治疗和良好的生活方式,合理的饮食干预同样是核心之一。
玉米,不再只是主食配角。它悄悄闯进了肾病患者的饮食雷区。一口香甜,看似无害,但对肾功能不全的人来说,可能不是那么“温柔”。越来越多的健康人群把粗粮当成了万能钥匙,却忽略了,身体状况不同,吃法大有讲究。
凌晨两三点被尿意憋醒,起夜后再也睡不着;一晚上跑 3 次厕所,白天昏昏沉沉没精神 —— 不少肾病患者都被 “夜间频繁起夜”(医学上叫 “夜尿增多”)缠上,起初以为是睡前喝水多,可减少饮水后仍没改善。其实,夜尿多往往是肾小管功能受损的信号,肾脏 “夜间保水、浓缩
晚上睡不着,是压力太大,还是肾出了问题?很多人以为肾病就是腰酸腿软、泡泡尿,殊不知,真正的信号往往藏在睡梦之间。肾不好,夜里最先知道。你以为是失眠,其实是身体在给你“发警报”。
肾脏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关键器官,一旦功能受损,其“过滤”能力下降,排水能力不足。如果此时强行大量饮水,体内水分无法及时排出,容易导致水潴留、低钠血症、血压异常等健康问题。尤其是在慢性肾衰、肾病综合征等患者中,大量饮水可能引发肺水肿,甚至危及生命。
更扎心的是,很多人直到脸肿了、腿水肿了、尿蛋白飙了,才意识到问题不小。但那时候,已经不是“调理调理”能解决的事了。而在这之前,身体发出的很多“求救信号”,早被忽视了。
更让人疑惑的是,夏天那么热,心脏岂不是更辛苦?怎么反倒秋天成了“高发期”?肾病和心脏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吃得少、穿得多、天气凉,为啥身体反而更容易撑不住?
这时候,如果忽视了饮食调控和日常监测,很容易陷入一个看不见的恶性循环:血糖控制不稳→肾功能进一步下降→液体潴留加剧→心脏泵血困难→心衰悄然发生。而不少患者直到呼吸急促、下肢水肿,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有人会觉得好笑:豇豆不是蔬菜吗?怎么也成了“雷区”?恰恰就是这种“看似无害”的食物,常常让慢性病患者吃了亏。肾病患者的饮食,并不是吃得越清淡越安全,关键在于“吃对”。今天,我们就把豇豆这道菜,摆到显微镜下,好好讲明白。
美国FDA近日批准生物科技公司eGenesis开展猪肾脏移植人体临床试验,为超10万等待肾移植的患者带来新选择。该技术通过基因编辑敲除猪体内α-gal糖分子基因,降低人体排异反应。
有些人,60岁前还跟肾病较劲;60岁后,开始懂得顺着身体,心态上“服了软”,生活上“收了手”。肾病没好转,但也没恶化,稳着稳着,就熬过了好几年、十几年。
不绕弯子地说,慢性肾病患者对“运动”这两个字,态度往往是又爱又怕。怕运动伤了肾,怕一动血压飙上天,怕肌酐升了没法交代。但近年一系列研究却不断在修正一个老观念:不是“肾不好不能动”,而是“肾不好更要动”。